武當古建之樃梅祠得名:明道人上貢樃梅給永樂帝
宮觀寺廟以植物命名,恐武當山外也不多見。在武當山烏鴉嶺通向天柱峰的古神道上有個樃梅祠,全稱“樃梅仙翁祠”。 樃梅祠建在山邊,但安排得好,往那兒過,就是穿過它的兩道門而已,并不覺得險。只感到它面對深谷,清幽自在,群山環繞,風景如畫。上下的石欄桿,給它平添了幾分尊貴、神秘。 樃梅仙祠在平臺之上,平臺外邊圍了一圈兒欄桿。要登上樃梅仙祠須登數級臺階。登上臺階進入了樃梅仙祠殿堂,只見里邊供奉的是“樃梅真人”李素希的塑像。再看塑像后邊的墻壁上,畫著壁畫。原來壁畫中描繪的是李素希向永樂皇帝進獻樃梅仙果的故事。 說起樃梅仙果的起源,還有一段故事。真武大帝在武當山修煉時曾灰心下山,經紫元君點化后返山復修,經過此處,折梅枝寄于樃樹,仰天誓曰:“予若道成,花開結果。”后來,果如真武大帝所言。真武大帝得道成神,樃梅在武當山開花結果。那樃梅果味美可口,被稱為樃梅仙果。可是這樃梅仙果在武當山少之又少,被人稱為“驗歲之豐欠”、“久無花實”,可謂十分珍貴。 明永樂年間,武當道士李素希將樃梅仙果上貢給明永樂帝朱棣。朱棣登基不久,這種顯示祥瑞的東西來得正是時候,于是獎賞一番李素希,并寫進大明昭誥。甚至在《御制大岳太和山道宮之碑》上,一再提到樃梅在他即位之初開花結實,是神靈顯佑。 樃梅不僅甘甜可口,且能治疾延壽,皇帝下旨保護樃梅樹,將果實作為貢品和禁果,由武當道士每年進獻。皇帝還經常用樃梅果獎賞有功大臣,所以朝廷大臣都把能得一枚樃梅果做為政治榮譽而終身榮幸。 朱棣下令在武當山建樃梅仙祠,道士李素希被封為“樃梅真人”。永樂二十一年(1423年)九月,五龍宮提點李素希93歲,羽化歸天,朱棣命人刻了他的事跡在樃梅碑陰,立于五龍宮樃梅樹的原處,那地方叫樃梅臺,而樃梅仙祠建在南巖去金頂的路上。上山朝拜真武大帝的善男善女從此經過,正好也在這兒祈福。 樃梅仙祠始建于元代,后毀于兵火,明永樂十年(1412年)敕建。1992年,湖北省文化廳撥款重修配殿、廂房、山門、宮墻等,建筑面積257.5平方米,使樃梅仙祠成為武當山一個重要景點。 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:樃梅,只出均州太和山。也就是說,樃梅只出產在武當山,其他地方絕無僅有。它非李非杏、非桃非梅,又似李似杏、似桃似梅,在《中國高等植物圖鑒》中尚無記載,本身就具有神秘性。(來源/十堰晚報 編輯/趙清) |
上一篇: 【資訊】竹溪縣森林資源漸成綠色旅游向往地
竹山的得名竟與史上一位專一皇帝有關
他雖然只做了幾年皇帝,卻與竹山很有關系。在他即位的第二年,將安城縣改名竹山縣。他,就是西魏廢帝元欽。 2018-04-04 11:05:00